作为贵港的一大名片,港口的发展带动了水路的繁荣兴旺。贵港港作为**对外开放一类口岸,进入新世纪后发展更加迅猛,200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达1042.8万吨),比1996年增长238.57%,成为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内河**大港。至2011年,贵港港货物吞吐量达4107万吨,比2002年增长了367%,成为广西**个吞吐量突破4000万吨的内河大港,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万标箱,是2002年的50.48倍。
2012年底,总长290公里的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建成,自此,我市有了“水上高速”,2000吨级船舶常年通航粤港澳。贵港至香港、深圳集装箱定期班轮,广州港“穿梭巴士”广西贵港支线,贵港至南沙集装箱定期班轮,贵港至珠海集装箱班轮航线,贵港至粤港澳地区的水路常年货运航线及贵港至昆明铁路集装箱快运班列等成为我市水路运输新亮点。
2012年至2014年,我市重点建设郁水、猫儿山、苏湾、棉宠、武林五大作业区和贵港航运枢纽3000吨级二线船闸、南宁至贵港二级航道工程贵港段。同时,依托港口优势,构建水陆联运交通枢纽中心,建成港口与园区相连的路网和铁路装卸线,大力发展临江产业,逐步形成建材、钢铁、电力、制糖、造纸、加工制造等有一定规模的临港工业基地和相关物流园,临港工业正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港口的建设促进了全市水运的发展。2011年至今,我市一直“霸占”了“三个60%”,即每年造船能力占广西内河船厂年产能的60%以上、货运船舶动力占广西内河动力的60%以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广西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60%以上。 去年,全市水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5%。
公路方面,1996年以来,我市通过实施重点路网建设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至2004年,全市公路密度为21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汽车。随着路网规模不断扩大,路网结构不断完善,通达深度和通达能力明显提高,近年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全市****的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0.3个百分点;****的建制村通公路,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0.1个百分点;72.3%的建制村通水泥路,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至2011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6087公里,是2002年的3.4倍。其中,高速公路32公里,一级公路115公里,二级公路603公里,三级公路276公里,四级公路3485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到57.4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广西平均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从2011年至去年,我市新增等级以上公路1354公里,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98.7%的行政村通达沥青或水泥路。
在原有兴六高速公路贵港段的基础上,从2014年起,我市加快推进在建的梧州至贵港、桂平至来宾、贵港至合浦、梧州至柳州(贵港段)共261公里的四个高速公路项目。去年4月,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现在,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0公里,密度1.88公里/百平方公里,贵港中心城区与周边的南宁、柳州、梧州、玉林等区内主要城市均通高速公路。去年12月7日,总投资193.7亿元、总长227公里(贵港段79公里)的贵港至隆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区的联系。
铁路方面,在既有黎湛线的基础上,2014年12月南广高铁全线开通,从贵港到广州仅需三个小时,还可直达北部湾,并把桂平市和平南县纳入高铁网,贵港从此进入高铁时代。
随着南广高铁以及梧州至贵港、桂平至来宾(贵港段)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我市中心城区和县(市)实现了“三通”(通高铁、通高速、通航运),水陆联运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构建起“大港口、大路网、大水运、大物流”新格局,进一步使贵港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贵港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