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2017年**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其中,房地产数据再次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风险被列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
**统计局、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季度,在全国多地出台强势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情况下,全国的房价仍然“不能平抑上涨冲动”。前3个月,全国新建住宅价格较去年年底大致持平或下跌的仅有13个城市。三亚、广州、海口等城市以5.4%、4%、3.9%的房价上涨累计增幅位列前列。二手房价格较去年年底大致持平或下跌的城市仅有9个。广州、厦门、北京以7.8%、7.2%、4.4%的环比增幅领涨全国市场。
一个颇有意思的数据是,尽管今年一季度房地产销售走势回落明显,但房地产投资势头仍然强劲。
**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持续下滑。12月,中部、西部地区房地产销售提速,但季末销售增长均出现回落;而以往增长强劲的东部地区,房地产销售增速则持续下行,季末销售同比小幅回升。
但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9292 亿元,同比增速9.1%,较2016年全年提高2.2个百分点,创近两年来新高。分区域看,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同比增长7.9%、14.7%和7.5%,较 2016年分别提高2.3、4.0和0.7个百分点。
“2016年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了开发商的投资意愿。”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房地产数据研究者杨轶波告诉记者,开发商“砸钱”,其实是对房地产市场继续走强有信心。
令人担忧的,是一季度新增贷款中的购房贷款占比。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3月份,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已占到当月新增贷款的44.1%。杨轶波提醒,百分之四十几的占比看起来不算很高,但这一占比从2011年1月开始,呈现出持续走高的态势,这意味着,老百姓买房用了很大的“杠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贷款买房的“压力”,目前尚未有人用具体的数据进行精准描述。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已公布数据统计出来的“房贷收入比”(即房贷/居民可支配收入),已能说明部分问题。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的房贷收入比为56.4%,2012年仅为35.9%,4年增长了21个百分点。仅2015年到2016年一年时间,房贷收入比就增长了11个百分点。
杨轶波说,这种居民购房的杠杆水平应引起警惕。以美国为例,它在2000年以前的房贷收入比一直控制在60%左右,但从2001年到2008年,这一比例持续上升,到了2008年次贷危机时,房贷收入比突破100%。如今,美国的房贷收入比又回归到70%左右。
很多人认为,以中国目前56.4%的房贷收入比来看,风险并不算太大。但杨轶波指出,56.4%的房贷收入比只是一个“保守估计”,因为这一数据只计算了商业贷款,并未将中国数量庞大的公积金贷款计算在内。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部分核心城市暂时稳定了房价,然而,投资需求的外溢又使得部分周边城市房价看涨,引发了部分三、四线城市在**季度的火爆行情。
“着眼需求端的调控手段并非灵丹妙药,只是着眼短期和局部的权宜之计。”报告称,大胆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房地产市场回归协调有序。
“总的来看,控房价任务仍然艰巨,调控措施未来或将继续加码。”杨轶波说。